公路工程

1574. 【背景资料】 中建三局三公司中标台州湾大桥接线工程第一标段。主要项目内容有:路基、桥涵、隧道工程。 部分工程情况如下:隧道1座,其中大沙湾隧道起止里程长度1900m。进、出口各DK30+600~DK32+500,设明洞1处,均为偏压明洞。最大埋深约130m,洞身围岩为Ⅲ、IV、V级石英砂岩、砂岩、绢云母片岩,局部夹少量页岩,岩体较破碎。 事件一:为满足施工需求,拟现场建设混凝土拌和站。项目经理部工程部编制了拌和站现场平面布置和场区内牌图设置规划方案。 方案内容为:拌和站内规划布置混凝土搅拌机组区、保障系统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场区内设置施工现场平面图、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消防保卫牌及监督电话牌。 该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认为规划方案内容不全,要求修改完善。 事件二:混凝土拌和站站内配置一套HZS120型混凝土搅拌设备,该设备实际生产能力为2m^3/盘。隧道二次衬砌C30混凝土理论配合比如表4-1所示,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P.O42.5)用量为325kg。某日拟进行隧道二衬混凝土灌注作业,在拌和站搅拌混凝土前,拌和站试验人员对粗、细骨料的含水率进行了测定,测得细骨料砂子含水率为6.5%,粗骨料碎石含水率为0.4%,据此确定了施工配合比。 [2111_1.gif] 事件三:项目经理部工程部编制了2#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相关内容有: (1)隧道爆破采用光面爆破,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控制围岩变形。 (2)隧道初期支护采用喷锚支护,喷射混凝土采用干喷工艺。 (3)隧道深埋地段二次衬砌应在初期支护完成后立即施作。 (4)隧道仰拱填充与仰拱混凝土同时同强度等级灌注。 (5)隧底超挖部分应采用C25片石混凝土回填。 【问题】 1.针对事件一,完善拌合站平面布置和厂区内牌图设置规划方案中缺少的内容。 2.针对事件二,计算每盘混凝土需要多少水泥、沙子、碎石、粉煤灰、减水剂、和水,(单位为kg,保留一位小数) 3.针对事件三中施工作业指导书内容的不妥之处,给出正确做法。
1575.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山区高速公路,其中一座21×40m先简支后连续T型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北岸桥头距隧道出口30m,南岸桥斗连接浅挖方路堑,挖方段长约2km。大桥采用双柱式圆形截面实心墩,墩身高度10~40m,大桥立面布置示意图如图7-10所示。 [2111_2.gif] 事件1:施工单位对高度在20m以内的墩身采用定制钢模板连续浇筑,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TC/TF50-2011,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有两种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如下: 方法一:[2111_3.gif] 方法二:F=γcH=77.6kPa 事件2:施工单位考虑到水源、电力状况、进出场道路和成品梁运输等情况,需在大桥附近设置T梁预制梁场,T梁预制梁场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7-11所示。 [2111_4.gif] 事件3:施工单位拟采用双导梁架桥机架设40mT梁。架设方法如下: (1)将轨道上拼装的架桥机前端推移到后跨,固定好架桥机; (2)将预制梁由运梁车运至架桥机安装跨,两端同时起吊,横移桁车置于梁跨正中并固定; (3)将梁纵移到后跨,固定纵移桁车,用横移桁车将梁横移到设计位置,下落就位; (4)待一跨梁全部架设完成,前移架桥机,重复上述程序进行下一跨梁的安装。 事件4:为保证架设安全,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进行了重大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制订了双导梁架桥机架设T梁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随即安排人员进行了T梁架设。 【问题】 1.针对事件1,计算墩身混凝土浇筑时模板侧压力的最大值,并指出公式中分别是针对哪个因素的影响进行的修正? 2.根据大桥的地形条件,针对图7-10的A、B、C位置,T梁预制梁场应设置在哪里合适?说明理由。 3.写出图7-11T梁预制梁场示意图中区域D和E的名称。 4.在事件3中,施工单位拟采用的双导梁架桥机架设方法中下划线处描述的位置是否正确?如错误,请写出正确的位置。 5.在事件4中,施工单位对双导梁架桥机架设T梁前,在安全管理方面还缺少哪些主要工作?
1576.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20km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其中桥梁扩建方式为在原桥位两侧各增建独立桥梁,路基扩建方式为在旧路基两侧分别拓宽7.5m,小型构造物如涵洞,通道则随路基扩建衔接到位。拓宽路基工程主要包括填挖方、软基处理及防护工程。经调查,全线既有路堤护脚挡土墙稳定、外观完好,软基处理方式采用与原设计一致的袋装砂井。路基拓宽代表性横断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 [2504_9.gif]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部分内容如下: ①采用原路基施工试验段相关参数直接进行路基拓宽施工; ②上边坡的既有防护工程一次性拆除后再逐段进行路基开挖; ③从旧路堤坡脚向上开挖台阶时,应随挖随填,图1中台阶高度应不大于A米,宽度应不小于B米; ④拓宽路基应进行C观测,观测点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高路堤与陡坡路堤段尚应进行稳定性监测。 事件二:施工单位在袋装砂井施工过程中存在下列做法: ①施工单位采用细砂制作袋装砂井: ②施工工艺程序为:整平原地面、摊铺下层砂垫层→机具定位→打入套管→D→E→机具移位→埋砂袋头→摊铺上层砂垫层: ③袋装砂井完工后,施工单位按照袋装砂井施工质量标准要求,检查了井长等重点项目。 【问题】 1.在拓宽路基施工时,图1中“既有路堤护脚挡土墙”是否可保留? 2.事件一中①、②有明显错误,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3.写出事件一中③、④涉及的A、B、C具体内容。 4.写出事件二中①的正确做法,补充②中D、E的工序名称。 5.补充事件二中袋装砂井施工质量的其他三个检查项目。
1577.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季冻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设计路面结构为:26cm水泥混凝土面层、3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级配碎石底基层,硬路肩与行车道路面结构相同。 根据施工方案要求,中央分隔带每侧面层按全幅摊铺且设置两条纵向接缝,并采用滑模摊铺技术进行施工,其工艺流程为:基层质量检查验收→测量放样→摊铺机就位→混凝土运输车卸料及布料→滑模摊铺机摊铺、振捣、整平→X→初期养护→Y→刻槽→Z→后期养护→质量检测→开放交通。用于面层施工的水泥为道路硅酸盐水泥,外加剂采用引气高效减水剂。 另外,针对可能出现的特殊天气情况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多、构造复杂的特点,制定了专项施工组织方案和应急处理预案。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面层水泥混凝土拌和中掺入了一定量符合规定要求的粉煤灰掺合料,并在施工前进行了混凝土配合比试配与粉煤灰掺量优化试验,对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等设计指标进行了符合性检验。 事件二:滑模摊铺面层前,架设双线基准线,基准线桩纵向间距在直线段按10m设置,在竖曲线和平曲线段按20m设置,滑模摊铺机底板设置为双向路拱形状。 事件三:在水泥混凝土面层摊铺施工过程中,发生了6级以上强风并伴随气温骤降的天气情况。 【问题】 1.写出背景资料中X、Y、Z代表的工序名称以及面层施工纵向接缝的类型。 ⒉补充事件一中配合比设计需要检验的其他设计指标。 3.改正事件二中的两处错误做法。 4.事件三中的天气情况可能对面层造成怎样的后果?施工现场应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