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

1202.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洞口间距40m,左线长3216m,右线长3100m,隧道最大埋深500m,进出口为浅埋段,IV级围岩。洞身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报告指出,隧道穿越地层为三叠系底层,岩性主要为炭质泥岩、砂岩、泥岩砂岩互层,且有瓦斯设防段、涌水段和岩爆段,Ⅰ、Ⅱ、Ⅲ级围岩大致各占1/3,节理裂隙发育,岩层十分破碎,且穿越一组背斜,在其褶曲轴部地带中的炭质泥岩及薄煤层中并存有瓦斯等有害气体,有瓦斯聚集涌出的可能,应对瓦斯重点设防,加强通风、瓦斯监测等工作。 技术员甲认为金断面开挖法的特点是工作空间较小、施工速度快、便于施工组织和管理;且全断面开挖法具有较小的断面进尺比,每次爆破震动强度较小,爆破对围岩的振动次数少,有利于围岩的稳定。考虑到该隧道地质情况与进度要求,所以该隧道应采用全断面开挖。 隧道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发生塌方冒顶事故,项目部加强了施工监控量测,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锚杆轴力、地表下沉、围岩体内位移、支护及衬砌内应力。项目部还实行安全目标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进入隧道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知识教育,接受安全技术交底;电钻钻眼应检查把手胶套的绝缘是否良好,电钻工应戴棉纱手套,穿绝缘胶鞋;爆破作业人员不能穿着化纤服装,炸药和雷管分别装在带盖的容器内用汽车一起运送;隧道开挖及衬砌作业地段的照明电器电压为110~220V。同时加强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通风设施由专职安全员兼管。 问题: 1.改正技术员甲对全断面开挖法特点阐述的错误之处。 2.补充本项目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并指出相应隧道监控量测方法及工具是什么。 3.指出并改正项目部安全管理措施中的错误。
1206. 背景资料: 某一级公路一合同段,主线起止里程为K00+000~K12+268,全长12.268km。其中K5+182大桥处于无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的土层和岩层,施工采用人工挖孔桩进行桩基础施工。桥跨布置为5×25m,全长132.08m,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桩基础(端承桩),桥台采用肋板台。全桥分为1号、2号、3号、4号桥墩,0号、5号台。桩基有:φ1.5m桩基221m/16根,φ1.2m桩基334m/24根。C25水下混凝土789.6m³。钢筋74038kg。 人工挖孔桩的主要作业流程是:测量定位→工序A(顶面高处原地面≥300mm)→开孔挖取→抽排水(如需)修整护壁→钢筋绑扎→支模→校正中心→工序B→养护→拆模→循环往复→到达设计深度→终孔验孔→钢筋笼制作→钢筋笼验收→钢筋笼安装→浇筑桩身混凝土。 土层挖孔作业采用人工逐层开挖,由人工逐层用镐、锹进行,遇坚硬土层用锤、钎或空压机风镐破碎,若遇坚石则采用松动爆破施工。第一节挖深约1m,浇筑混凝土护壁(护壁示意图见图16-7),护壁混凝土等级为C20,往下施工时以每节作为一个施工循环,一般土层中每节高度为1m,如遇特殊地段每节高度小于500mm,必要时下钢护筒护壁,特殊地质下挖速度视护壁的安全情况而定。护壁模板采用钢模板,模板一般由四块组成。挖孔过程中,施工单位经常检查桩孔尺寸等,发现偏差超出规定范围随即纠正。 [653231_16.gif] 问题: 1.写出人工挖孔桩的主要作业流程中工序A与工序B的名称。 2.指出施工中的错误并改正。 3.挖孔过程中,施工单位还应经常检查哪些项目? 4.护壁示意图中D为多少?
1208.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桥粱工程施工任务,桥梁总长约314m,双向四车道。大桥由南段主桥及北段主桥两部分组成,中间与小岛辅道连接,桥梁及引道全长约537m。 大桥墩台基础均设计为钻孔灌注桩基础。其中0号、3号、4号、7号桥台每桥台由8根φ120cm的钻孔灌注桩组成,1号、2号、5号、6号桥墩每桥墩由6根φ150cm的钻孔灌注桩组成,均按嵌岩桩设计,桩长在28~40m,桩嵌入弱风化层砂岩的深度不小于5m。施工单位配置了8台1500型旋转钻机进行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序有:①制备泥浆;②埋设护筒;③清底;④钻孔;⑤钢筋笼制作与吊装;⑥灌注水下混凝土。南桥1号、2号桥墩位于河中间,当钻孔灌注桩完成后,拟采用下沉钢套箱围堰施工承台,其余各墩台承台部分均将采用明挖基坑建筑基础的施工方法进行。 钢套箱施工一般分为制作、定位、下沉、清基和浇筑混凝土几个工序。钢套箱每节高2.0~2.5m,采用5mm厚的钢板制成模板。钢套箱就位安装之前应先因地制宜按受力要求在施工点四角打设定位桩和柱桩,边打边测量,符合要求后再在其顶部加设纵横梁形成操作平台。利用四角设置的定位桩,绑设滑轮组并用吊车配合,将钢套箱分块吊装,拼装成型,下沉就位。就位后在套箱模板内灌注混凝土封底,待其凝固后,进行抽水、扎筋、浇筑承台混凝土。 对于0~3号台以及4~7号墩(台),因其在旱地或近(浅)水区,其承台施工按明挖基础进行。基坑开挖后,先在基坑周围挖排水沟,引开地表水,根据不同的地质采用不同的坡比开挖,同时注意对坡壁的防护。基坑开挖中发现,基坑中有地下水,且地下水水位较高。对基底进行处理,达到规范要求。同时对桩头凿毛、清洗处理,施工放样,绑扎钢筋,并绑扎立柱钢筋,装模浇筑混凝土。 问题: 1.写出钻孔灌注桩的工艺流程顺序。 2.施工单位配置的钻机类型是否恰当?说明理由。 3.套箱围堰封底混凝土厚度应如何确定? 4.本项目承台基坑中出现的地下水应如何处理?
1209. 背景资料: 某道路改建工程A合同段,道路正东西走向,全长973.5m,车行道宽度15m,两边人行道各3m与道路中心线平行且向北,需新建DN800mm雨水管道973m。新建路面结构为150mm厚砾石砂垫层,350mm厚二灰混合料基层,80m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0mm厚SMA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合同规定的开工日期为5月5日,竣工日期为当年9月30日。合同要求施工期间维持半幅交通,工程施工时正值高温台风季节。 某道路公司中标该工程以后,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按规定获得批准后,开始施工。施工组织设计中绘制的总体施工网络计划图如图16-20所示。 [663653_41.gif] 网络计划图中,雨水管施工时间已包含连接管和雨水口的施工时间;路基、垫层、基层施工时间中已包含旧路翻挖、砌筑路缘石的施工时间。 为保证SMA改性沥青面层施工质量,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定摊铺温度不低于160℃,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90℃;采用振动压路机,由低处向高处碾压,不得用轮胎压路机碾压。 问题: 1.指出本工程总体施工网络图计划中的关键线路。 2.将本工程总体施工网络计划改成横道图,横道图格式如图16-21所示。 3.根据总体施工网络图,指出可采用流水施工压缩工期的分项工程。 4.补全本工程SMA改性沥青面层碾压施工要求。 [663735_42.gif]
1210.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西部高速公路M合同段的施工任务。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对施工图进行了初审、内部会审。在此基础上,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等单位共同对施工图进行了综合会审。各阶段会审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图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经济政策的规定;建筑结构与安装工程的设备同管线的结合部位是否符合要求;安装工程各分项专业之间有无重大矛盾;图纸的份数及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图纸上标注的 尺寸、坐标、标高及地上地下工程和公路交会点等有无遗漏和矛盾。路线K51+350~K51+680为路堑段,地表上部覆盖薄层第四系残积木,其下为风化较严重的砂岩。边坡最大高度45.3m,分五级,每级设置4m宽的平台。边坡支护采用预应力锚固技术,下面四级边坡每级设置三排无粘结预应力锚索网格梁,网格梁锚索间距为4m。 施工单位拟定的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为: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工作平台搭设→钻孔→清孔→制作锚索→安装索→A→网格梁施工→张拉和锁定→B。 为验证锚索锚固力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和指导施工,施工单位进行了锚固性能基本试验。张拉分预张拉和超张拉两阶段进行,并采用“双控法”控制。锚索固定后余露锚索采用电弧切割,并留5~10cm外露锚索。现场监理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错误,并进行了纠正。 边坡支护施工完成后,质量检测机构对边坡支护质量进行了监测评估。其中实测项目经加权计算得93分,因网格梁外观缺陷扣1分,因项目工程施工原始记录部分不详扣2分。 问题: 1.补充图纸会审的主要内容。 2.指出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中A、B代表的工序名称。 3.写出“双控法”的含义。 4.改正锚索锁定后施工单位的错误做法。 5.计算边坡支护分项工程评分值,并评定其质量等级。
1212. 背景资料: 某公路工程于2013年6月签订合同并开始施工,合同工期为30个月。2014年1月开始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承包人按合同工期要求编制了桥梁上部结构混凝土工程施工进度时标网络计划(图16-22),该部分各项工作均按最早时间安排,且等速施工,监理工程师批准了该计划。 [663837_43.gif] C工作为预应力混凝土。C工作完成后,监理工程师对计量结果进行了审查,签字确认后,承包人报业主申请支付工程款。 施工期间,D、E、F工作的实际工程量与计划工程量相比有所减少,但实际工作持续时间与计划持续时间相同。由于业主修改匝道设计,致使H工作推迟开工1个月,另外由于工程量增加,致使该工作的持续时间延长了1个月。各工作的计划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见表16-14。 [663922_43.gif] 合同约定,桥梁上部结构混凝土工程综合单价为1000元/m³,按月结算。结算价按照项目所在地结构混凝土工程价格指数进行调整,项目实施期间各月结构混凝土工程基期价格指数见表16-15(2013年6月为基期)。 [663944_44.gif] 问题: 1.网络计划中,E工作的自由时差和总时差各为多少个月? 2.C工作的计量程序是否正确?说明理由。监理工程师对计量结果审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计算H工作各月的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和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 4.计算2014年5月末费用偏差(CV)和进度偏差(SV)。
1213. 背景资料: 2001年4月26日,某桥梁施工现场发生一起脚手架坍塌事故,造成7人死亡、1人重伤的重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 事故经过如下:4月26日8时40分,8名工人在脚手架平台面上东北角拆卸成捆杠杆时,产生动荷载,东北角一侧脚手架弯曲变形产生坍塌,8人坠落,其中7人死亡,1人重伤。 经分析,事故原因如下: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责任事故,造成该事故的原因是: 1)直接原因 (1)违章指挥吊装作业。某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在脚于架存在严重安全问题的情况下,违章指挥吊装作业,将约为40t的杆件集中堆放在约30m²的平台上,造成脚手架因局部负荷超载失稳而坍塌。 (2)脚手架存在严重缺陷。某脚手架安装公司搭设的脚手架没有施工设计图纸,未按规定搭设,严重违反了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有关规程的规定。该脚手架没有剪刀撑,没有与周围的建筑物可靠拉接,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尚未完工验收的情况下就开始启用。 2)间接原因 监理公司未能严格遵守监理规范。某监理公司未能严格遵守监理规范的要求,未对某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认真审查研究;未按监理规范的规定,对脚手架搭设施工进行旁站、巡视、平行监理;在脚手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并且未验收的情况下,对两次违章使用未予以制止,致使最后一次使用发生了事故,没有尽到监理单位应尽的职责,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问题: 对本起事故的责任应如何划分?
1217. 背景资料: 某工程项目,项目经理部为了控制原材料、构配件的质量,建立了工地试验室,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制度一:项目经理部必须严格控制工程进场的质量、型号、规格。在供货商提供了材料检验报告后,方可与供方签订供应合同。 制度二:试验室在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开展试验、检测工作。业务上受上级公司中心试验室领导,同时还需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检查。 制度三:在施工过程中,试验室应按合同、规范或业主要求,分清与试验室试验、检测的项目,并按相应的试验规程进行试验检验工作。 制度四:对压实度检测、混凝土试件制作、测定混凝土稠度、测定沥青混合料温度等频率较高的检测项目,试验人员按规定的取样地点、时间进行检测试验,试验管理人员进行15%频率的抽检。 制度五:试验室对试验检测的原始记录和报告印成一定格式的表格,同时应有试验、计算、负责人签字及试验日期。 制度六:对预制构件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安装前应检验出厂合格证,内容包括构件型号、规格数量、出池或出厂日期。 问题: 1.以上所列施工单位制定的原材料、构配件试验管理制度一~六条是否有不妥或不完整之处?请逐条说明。若有不妥或不完整之处,请指出改正。 2.请说出制度六中,检验后和安装后的管理制度的要求。
1219.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山区三级公路路基工程,路段长5.27km,路基宽8.50m,双向两车道,路线地形起伏较大,填挖基本平衡,填石路堤填料主要以弱风化石灰岩为主,开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其施工进度双代号网络计划如图16-11所示。 [660715_20.gif]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填石路堤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填石路堤试验路段的施工,通过试验确定了施工过程工艺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压实工艺参数,其压实工艺参数包括压实机械规格、压实功率等。 事件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填石路堤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求部分内容如下: (1)路基原地基处理后压实度应不小于85%。 (2)硬质石料填筑路堤时,应同步进行边坡码砌。 (3)路基填料粒径应不大于500mm,且不超过层厚的1/3。 (4)施工过程中,每填高6m,需检测路基中线和宽度。 事件三:填石路堤分层填筑的主要工艺有:①分层填筑;②振动碾压;③路基成型;④施工准备;⑤摊铺平整;⑥填料装运;⑦路基整修;⑧检测签认。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已审批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填石路堤压实质量的检测和控制。 事件四:针对设计图要求码砌的2m厚块石工程量,施工单位提出需按干砌块石来单独计量,而监理单位则要求与路基中的填石一起均按填石路堤计量。 问题: 1.确定双代号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 2.事件一中,补充试验路段还应确定的压实工艺参数。 3.逐条判断事件二中的要求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要求。 4.写出事件三中正确的工艺顺序。(写出序号即可,如⑤①③……) 5.事件三中,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控制应采用哪两项指标? 6.事件四中,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做法哪个正确?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