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

1144.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第五施工合同段地处城郊,主要工程为路基填筑施工。其中K48+010~K48+328段原为路基土方填筑,因当地经济发展和交通规划需要,经各方协商,决定将该段路基填筑变更为(5×20+3×36+5×2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 梁桥,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变更批复后,承包人组织施工,上部结构采用满堂式钢管支架现浇施工,泵送混凝土。支架施工时,对预拱度设置考虑了以下因素: (1)卸架后上部构造本身及活载一半所产生的竖向挠度。 (2)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挠度。 (3)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压缩挠度。 (4)由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挠度。 根据设计要求,承包人对支架采取了预压处理,然后立模、普通钢筋制作、箱梁混凝土浇筑、采用气割进行预应力筋下料;箱梁采用洒水覆盖养护;箱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进行孔道清理、预应力张拉压浆,当灰浆从预应力孔道另一端流出后立即终止。箱梁现浇施工正值夏季高温,为避免箱梁出现构造裂缝,保证箱梁质量,施工单位提出了以下三条措施: (1)选用优质的水泥和集料。 (2)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水胶比不宜过大。 (3)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振捣时间。 问题: 1.确定上述变更属于哪类变更?列出工程变更从提出到确认的几个步骤。 2.上述施工预拱度设置考虑的因素是否完善?说明理由。支架预压对预拱度设置有何作用? 3.预应力筋下料工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说明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应控制的指标,并指出主要指标。 4.上述预应力孔道压浆工艺能否满足质量要求?说明理由。 5.除背景资料中提到的三条构造裂缝防治措施外,再列举三条防治措施。
1147. 背景资料: 湾准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包AB路段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交通工程的施工。该路段全长105Km,设计速度100km/h,有8个互通式立交,采用封闭式收费,使用非接触式IC卡,全线设8个匝道收费站,收费站监控室有人值守进行收费管理,设一个监控、收费及通信分中心,并且在监控中心值班大厅进行收费和监控的集中监视和控制。收费站(包括车道计算机等)、收费分中心、监控分中心计算机系统都是独立的局域网,并相互连接组成广域网。 该工程在实施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部积极组织人员编写了施工组织设计。针对交通工程的特点,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重点考虑土建、管道、房建施工进度安排,以及施工顺序及工艺的内容。 事件二:为了争取施工时间,当监控分中心的大屏幕投影机到货后,施工人员马上在现场开箱,并对其规格、数量进行了检查,随即进行了安装。 事件三:在监控、收费、通信系统的安装和单体测试完成后,随即准备进行系统调试合交工。 1.针对交通工程的特点,补充事件一中的施工组织设计还应重点考虑的内容。 2.指出事件二在设备检查方式和检查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设备安装完毕后,还应重点检查哪两项内容才能进行通电试验与测试? 3.将本项目的收费系统分成三个测试用的子系统。 4.集成后的收费系统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系统测试?
1151. 背景资料: 某一级公路K25+200~K25+340处有一座5×25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箱桥,箱梁高170cm,腹板厚17cm,两腹板内侧的宽度为170cm,场区预制场预制。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腹板外侧用加劲钢模加固制作,内模采用工厂加工,现场拼装,整体吊装。内模每片长度为1.5m,面板采用4mm钢板,边框、法兰使用6mm钢板,连接槽钢为63号槽钢,连接孔规格为φ22mm×26mm长孔,各块模板之间用螺栓连接。内模在箱梁底开口,便于浇筑底板混凝土,中间用螺钉或槽钢连接。内模在箱梁顶开口,顶部设活动盖板便于浇筑底板混凝土,中间用螺钉或槽钢连接。为保证内模有足够的刚度,内模中每隔2m设置一道加劲隔板。箱梁外侧模板用钢管支架固定,为防止混凝土振捣时发生内模上浮,在内模顶面堆放了钢锭。混凝土浇筑顺序如下:先底板及腹板根部,其次腹板,最后浇顶板及翼板。为防止混凝土过振,采取单侧先后振捣腹板混凝土的措施。拆模后发现,箱梁两侧的腹板厚度不均,内模有明显的左右移动。 事件二:设计采用后张法施工,采用直线预应力筋,设计文件对预应力筋张拉端的设置无具体要求。施工单位在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压浆,压浆后应先将其周围冲洗干净并对梁端混凝土凿毛,锚固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用电弧焊切割端头多余的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30mm,锚具采用封端混凝土保护。 问题: 1.事件一中施工单位采取的内外模板临时固定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做法。 2.事件一中混凝土振捣的方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针对事件二,预应力筋宜两端张拉还是一端张拉?并写出其张拉程序。 4.指出事件二中的错误做法并改正。
1153.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高速公路合同段的施工任务,该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9+060~K14+270。公路沿线经过大量水田,水系发育,有大量软土地基。其中在K11+350附近软土厚度为4.5~8.0m,设计采用水泥粉体搅拌桩进行处理,水泥掺量为14%,桩径为50cm,桩间距为150cm,呈正三角形布置。桩顶地基设砂砾垫层,厚度为30cm。另有一座中心桩号为K13+050的大桥,其桥台后填土较高,荷载较大,需按规范要求进行台背回填。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了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配备等,制定了进度计划,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双代号网络计划如图16-12所示。 [660956_21.gif]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水泥粉体搅拌桩施工前,施工单位进行了成桩试验,确定了满足设计喷量要求的水泥粉体搅拌桩施工工艺参数,包括钻进速度、搅拌速度等。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验,实测项目主要包括垂直度、承载力、桩长、桩径、桩距等。检验发现有部分桩体出现下沉,下沉量在1.2~2.0m不等,施工单位按规范要求采取措施对桩体下沉进行了处理。 事件二:施工组织设计中,桥台台背回填的技术方案部分内容如下:①台背填料选用砂石料或二灰土;②自台身起顺路线方向,填土的长度在顶面处不小于桥台高度;③锥坡填土与台背回填同时进行;④采用小型机械进行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4%;⑤台背回填在结构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65%以上时进行。 事件三:合同履行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以下几个可能影响工期的情形:①因设计变更,工作(B)的工程量由5000m增加至6000m;②工作(D)结束后,业主指令在工作(G)之前增加一项工程,完成该新增工程需要30d;③因业主供应的某主要材料检验不合格,导致工作(I)开始时间推迟40d。施工单位按合同约定分别就以上3个 情形向业主提出工期索赔。 问题: 1.计算网络计划的工期,指出关键线路。 2.事件一中,施工单位在成桩试验中还应确定哪些工艺参数?补充质量检验实测项目。 3.写出事件一中桩体下沉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4.逐条判断事件二中施工单位的技术方案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技术方案。 5.事件三中的每种情形下可索赔工期分别为多少天?总工期索赔为多少天?
1154.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M合同段(K17+300~K27+300)主要为路基土石方工程,本地区岩层构成为泥岩、砂岩互层,抗压强度20MPa左右,地表土覆盖层较薄。在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列有挖方240万m³(土石比例为6:4),填方249万m³,填方路段填料由挖方路段调运,考虑到部分工程量无法准确确定,因此采用单价合同,由监理工程师与承包人共同计量,土石开挖综合单价为16元/m³。施工过程部分事件摘要如下: 事件一:施工单位开挖路基后,发现挖方土石比例与设计文件出入较大,施工单位以书面形式提出设计变更,后经业主、监理、设计与施工单位现场勘察、洽商,设计单位将土石比例调整为3.4:6.6,变更后的土石方开挖综合单价调整为19元/m³。经测算,变更后的项目总价未超过初步设计批准的概算。 事件二:在填筑路堤时,施工单位采用土石混合分层铺筑,局部路段因地形复杂而采用竖向填筑法施工,并用平地机整平每一层,最大层厚40cm,填至接近路床底面标高时,改用土方填筑。 事件三:该路堤施工中,严格质量检验,实测了压实度、弯沉值、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边坡。 问题: 1.《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5年第5号)将设计变更分为哪几种?事件一中的设计变更属于哪一种?说明理由。 2.指出事件二中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施工方法。 3.指出事件三中路堤质量检验实测项目哪个不正确?还需补充哪个实测项目? 4.针对该路段选择的填料,在填筑时,对石块的最大粒径应有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