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点复习资料:乳房疾病
2018年07月09日 来源:来学网
来学网寄语——学习和考试,是一种丰满感情状态,当你倾力融入了学习,就会越来越充实,越来好心情,也就拥有了自信,继而拥有了拿证的全部信心和正能量!来学网小编陪你一起复习!下面是来学网小编提供的资料希望能帮到你们!
乳房疾病
要点 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乳房与经络的关系密切,如: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冲任两脉起于胞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故有称“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要点 乳房肿块检查法
及时正确地进行乳房检查,对于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乳房检查的体位可采用坐位或仰卧位。
望诊 让病员坐正,将两侧乳房完全显露,以作详细比较。注意乳房的形状、大小是否对称;乳房表面有无块状突起或凹陷;乳头的位置有无内缩或抬高;乳房皮肤有无发红、水肿或橘皮样、湿疹样改变等。乳房浅表静脉是否扩张,乳房皮肤如果有凹陷可让患者两臂高举过头,或用手抬高整个乳房,则凹陷部分更为明显。
触诊
应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以便对比。正确的检查方法是四指并拢,用指腹平放乳上轻柔触摸,切勿用手指去抓捏,否则会将捏起的腺体组织错误地认为是乳腺肿块。其顺序是先触按整个乳房,然后按照一定次序触摸乳房的四个象限: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 ,继而触摸乳晕部分,注意有无血液从乳头溢出。最后触摸腋窝、锁骨下及锁骨上区域。
触诊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发现乳房内肿块时,应注意肿块的位置、形状、数目、大小、质地、边界、表面情况、活动度及有无压痛。
肿物是否与皮肤黏连,可用手指轻轻提起肿物附近的皮肤,以确定有无黏连。
检查乳房时间选择,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 ,是乳房生理最平稳时期,有病变容易发现。
确定一个肿块的性质,还需要结合年龄、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方法。
乳 痈
肿么肿成这个样子才来!
要点 乳痈的病因病机
乳汁郁积 乳汁郁积是最常见的原因。2 011 初产妇乳头破碎,或乳头畸形、凹陷,影响充分哺乳;或哺乳方法不当,或乳汁多而少饮,或断乳不当,均可导致乳汁郁积,乳络阻塞结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痈肿。
肝郁胃热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阳明胃热壅滞,均可使乳络闭阻不畅,郁而化热,形成乳痈。
感受外邪 产妇体虚汗出受风,或露胸哺乳外感风邪;或乳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均可使乳络郁滞不通,化热成痈。
要点 乳痈的临床表现
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2007
初起 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伴有乳汁郁积或结块,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皮色不红或微红,皮肤不热或微热。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恶寒发热,食欲不振,脉滑数。
成脓 患乳肿块逐渐增大,局部疼痛加重,或有雀啄样疼痛,皮色焮红,皮肤灼热。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至乳房红肿热痛第10天左右,肿块中央渐渐变软,按之应指有波动感,穿刺抽吸有脓液,有时脓液可从乳窍中流出,全身症状加剧。壮热不退,口渴思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溃后 脓肿成熟,可破溃出脓,或手术切开排脓。若脓出通畅,则肿消痛减,寒热渐退,疮口逐渐愈合。若溃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亦有溃后乳汁从疮口溢出,久治不愈,形成乳漏。
要点 乳痈的辨证论治及成脓期切开术的要求
以消为贵。郁滞者以通为主,成脓者以彻底排脓为要。
辨证论治 2012
气滞热壅证
证候:乳汁郁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苔薄,脉数。
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 。乳汁壅滞者,加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芦等;肿块明显者,加当归、赤芍、桃仁等。
热毒炽盛证
证候:乳房肿痛,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壮热,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透脓散加味。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金银花、蒲公英等;口渴甚者,加天花粉、鲜芦根等。
正虚毒恋证
证候: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淡,苔薄,脉弱无力。
治法:益气和营托毒。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成脓期切开术的要求
脓肿形成时,应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及时切开排脓。切口应按乳络方向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应选择脓肿稍低的部位,使引流通畅而不致袋脓,应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若脓肿小而浅者,可用针吸穿刺抽脓或用火针刺脓。
要点 乳痈的预防与调护
妊娠5个月后,经常用温开水或肥皂水洗净乳头。 乳头内陷者,可经常提拉矫正。
乳母宜性情舒畅,情绪稳定。忌食辛辣炙博之物,不过食肥甘厚腻之品。
保持乳头清洁,不使婴儿含乳而睡,注意乳儿口腔清洁;要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如有积滞,可用按摩或吸奶器帮助排出乳汁。
若有乳头擦伤、皲裂,可外涂麻油或蛋黄油;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性感染时,应及时治疗。
断乳时应先逐步减少哺乳时间和次数,再行断乳。断乳前可用生麦芽60g,生山楂60g,煎汤代茶,并用皮硝60g装入纱布袋中外敷。
以胸罩或三角巾托起患乳,脓未成者可减少活动牵痛;破溃后可防止袋脓,有助于加速疮口愈合。
细目 粉刺性乳痈
要点 粉刺性乳痈的概念与特点
粉刺性乳痈也即西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的乳腺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多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炎症反应较轻。
要点 粉刺性乳痈的鉴别诊断
乳腺癌 粉刺性乳痈在急性炎症期易与炎性乳腺癌相混淆。炎性乳腺癌多见于妇女妊娠期及哺乳期,乳房迅速增大,发热,皮肤呈红色或紫红色,弥漫性肿大,无明显肿块,同侧腋窝淋巴结明显肿大,质硬固定,病变进展迅速,预后不良,甚至于发病数周后死亡。
乳晕部痈疖 粉刺性乳痈在急性期局部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常被误诊为乳晕部一般痈疖,根据素有乳头凹陷,反复发作的炎症,以及切开排脓时脓液中夹有粉渣样或油脂样物等特点,可与一般乳房部痈疖相鉴别。
导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有乳头溢液,呈血性及淡黄色液体,有时乳晕部触到绿豆大圆形肿块,易与粉刺性乳痈相混淆。但无乳头凹陷畸形,乳孔无粉渣样物排出,肿块不会化脓。
乳房部瘘管 多为急性乳腺炎、乳房蜂窝织炎或乳房结核溃后形成,病变在乳房部,瘘管与乳孔多不相通,无乳头凹陷畸形。
此外,还应注意与乳房结核、乳腺增生病及乳腺纤维瘤相鉴别。
细目 乳 漏
要点 乳漏的病因病机
乳房部漏管,多因乳痈、乳发失治,脓出不畅;或切开不当,损伤乳络,乳汁从疮口溢出,以致长期流脓、溢乳而形成;或因乳痨溃后,身体虚弱,日久不愈所致。
乳晕部漏管,多因乳头内缩凹陷感染毒邪,或脂瘤染毒溃脓疮口久不愈合而成。
要点 乳漏的外治法
腐蚀法 先用提脓祛腐药,如八二丹或七三丹药捻,外敷红油膏。脓尽后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必须使创面从基底部长起。
垫棉法 适用于疮口漏乳不止和乳房部漏脓腐脱尽后,以促进疮口愈合。
切开疗法 适用于浅层漏管及腐蚀法失败者。乳晕部乳漏手术的关键是切开通向乳头孔的漏管或扩张的乳腺导管。切开后创面用药同腐蚀法。
挂线疗法 适用于深层漏管,常配合切开疗法。
细目 乳 癖
要点 乳癖的概念与特点
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本病好发于25~45岁的中青年妇女,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根据研究资料发现,本病有一定的癌变危险,尤其对伴有乳癌家族史的患者,更应引起重视。
要点 乳癖的病因病机
由于情志不遂,忧郁不解,久郁伤肝,或受到精神刺激,急躁恼怒,可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蕴结于乳房胃络,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肝气郁久化热,热灼津液为痰,气滞痰凝血瘀即可形成乳房肿块。
因冲任失调,使气血瘀滞,或阳虚痰湿内结,经脉阻塞,而致乳房结块、疼痛、月经不调。
要点 乳癖的临床表现
好发病年龄在25~45岁 (2012)。 城市妇女的发病率高于农村妇女。社会经济地位高或受教育程度高、月经初潮年龄早、低经产状况、初次怀孕年龄大、未授乳和绝经迟的妇女为本病的高发人群。
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也有刺痛或牵拉痛。疼痛常在月经前加剧,经后疼痛减轻,或疼痛随情绪波动而变化,痛甚者不可触碰,行走或活动时也有乳痛。
乳房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质地中等或质硬不坚,表面光滑或颗粒状,活动度好,大多伴有压痛。肿块的大小不一,一般在1~2cm左右,大者可超过3cm。
形态常可分为以下数种类型。
片块型 肿块呈厚薄不等的片块状,圆盘状或长圆形,数目不一,质地中等或有韧性,边界清,活动度良好。
结节型 肿块呈扁平或串珠状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质地中等或偏硬,活动度好。亦可见肿块呈米粒或砂粒样结节。
混合型 有结节、条索、片块、砂粒样等多种形态肿块混合存在者。
弥漫型 肿块分布超过乳房三个象限以上者。
要点 乳癖的辨证论治
止痛与消块是治疗本病之要点。
辨证论治
内治
肝郁痰凝证
证候: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蒌贝散加减。
冲任失调证
证候: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缓减。伴有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调摄冲任
方药: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外治
中药局部外敷于乳房肿块外,多为辅助疗法,如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盖贴;或以生白附子或鲜蟾蜍皮外敷,或用大黄粉以醋调敷。若对外用药过敏者,应忌用之。
细目 乳 核
要点 乳核的特点与临床表现
特点 乳核是发生在乳房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其特点是好发于20~25岁青年妇女,乳中结核,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历代文献将本病归属“乳癖”、“乳痞”、“乳中结核”的范畴。
临床表现 多发于20~25岁女性,其次是15~20岁和25~30岁。
肿块常单个发生,也可见多个在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同时或先后出现。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多在0.5~5cm之间,边界清楚,质地坚实,表面光滑,按之有硬橡皮球之弹性,活动度大,触诊常有滑脱感。肿块一般无疼痛感,少数可有轻微胀痛,但与月经无关。一般生长缓慢,妊娠期可迅速增大,应排除恶变可能。
要点 乳核的辨证论治
单发纤维腺瘤以手术切除为宜,多发或复发性纤维腺瘤可试用中药治疗。
辨证论治
内治
肝气郁结证
证候:肿块较小,发展缓慢,不红不热,不觉疼痛,推之可移,伴胸闷叹息。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散加减。
血瘀痰凝证
证候:肿块较大,坚硬木实,重坠不适,伴胸闷牵痛,烦闷急躁,或月经不调、痛经等。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弦滑或弦细。
治法:疏肝活血,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山慈菇、海藻。月经不调兼以调摄冲任。
外治 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外贴,7天换药1次。
细目 乳 岩
要点 乳岩的发病情况与特点
其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凹如泛莲。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无生育史或无哺乳史的妇女;月经过早来潮或绝经期愈晚的妇女;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发病率相对较高。男性乳腺癌较少发生。
要点 乳岩的临床表现
可分为一般类型乳腺癌及特殊类型乳腺癌。发病年龄一般在40~60岁,绝经期妇女发病率相对较高。
一般类型乳腺癌
常为乳房内无痛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不易推动,常与皮肤黏连,出现病灶中心酒窝征,个别可伴乳头溢液。
后期随着癌肿逐渐增大,产生不同程度疼痛,皮肤可呈橘皮样水肿、变色;病变周围可出现散在的小肿块,状如堆栗;乳头内缩或抬高,偶可见到皮肤溃疡。晚期,乳房肿块溃烂,疮口边缘不整齐,中央凹陷似岩穴,有时外翻似菜花,时渗紫红血水,恶臭难闻。癌肿转移至腋下及锁骨上时,可触及散在、数目少、质硬无痛的肿物,以后渐大,互相黏连,融合成团,继而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憔悴等恶病质貌。
特殊类型乳腺癌
炎性癌 临床少见,多发于青年妇女,半数发生在妊娠或哺乳期。起病急骤,乳房迅速增大,皮肤水肿、充血,发红或紫红色、发热;但没有明显的肿块可扪查到。转移甚广,对侧乳房往往不久即被侵及。并很早出现腋窝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本病恶性程度极高,病程短促,常于一年内死亡。
湿疹样癌 发病率约占女性乳腺癌的0.7%~3%。临床表现像慢性湿疮,乳头和乳晕的皮肤发红,轻度糜烂,有浆液渗出因而潮湿,有时覆盖着黄褐色的鳞屑状痂皮。病变的皮肤甚硬,与周围分界清楚。多数患者感到奇痒,或有轻微灼痛。中期,数年后病变蔓延到乳晕以外皮肤,色紫而硬,乳头凹陷。后期,溃后易于出血,乳头蚀落,疮口凹陷,边缘坚硬,乳房内也可出现坚硬的肿块。
要点 乳岩的辨证分型治疗
早期诊断是乳岩治疗的关键。
肝郁痰凝证
证候:情志抑郁,或性情急躁,胸闷胁胀,或伴经前乳房作胀或少腹作胀。乳房部肿块皮色不变,质硬而边界不清。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
冲任失调证
证候:经事紊乱,素有经前期乳房胀痛。或婚后从未生育,或有多次流产史。乳房结块坚硬。舌淡,苔薄,脉弦细。
治法:调摄冲任,理气散结。
方药: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
正虚毒炽证
证候:乳房肿块扩大,溃后愈坚,渗流血水,不痛或剧痛。精神萎靡,面色晦暗或苍白,饮食少进,心悸失眠。舌紫或有瘀斑,苔黄,脉弱无力。
治法:调补气血,清热解毒。
方药:八珍汤加减。酌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见穿、露蜂房等清热解毒之品。
气血两亏证
证候:多见于癌肿晚期或手术、放化疗后,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白,头晕目眩,神倦乏力,少气懒言,术后切口皮瓣坏死糜烂,时流渗液,皮肤灰白,腐肉色暗不鲜。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益气血,宁心安神。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味 。
脾虚胃弱证
证候:手术或放化疗后,食欲不振,神疲肢软,恶心欲呕,肢肿怠倦。
治法:健脾和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加减。
除以上几种常见类型外,还可见到放化疗后胃阴虚、口腔糜烂,牙龈出血等症者,治宜清养胃阴,方用益胃汤加减。
要点 乳岩与乳癖、乳核的鉴别
乳癖 好发于30~45岁女性。 月经期乳房疼痛、胀大。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片块状肿块,边界不清,质地柔韧,常为双侧性。肿块和皮肤不黏连。
乳核 多见于20~30岁的女性 ,肿块多发生于一侧,形如丸卵,表面坚实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可推移。病程进展缓慢。
新梦想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新梦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