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选】2020年卫生资格临床检验技士考试知识点:尿细胞检查

2020年06月19日 来源:来学网

      根据中国卫生人才网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延期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可知,2020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间是9月12、13,9月19、20、26、27日。笔试9月12、13,机考9月19、20、26、27日本专业将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考试,考试科目分别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小编整理了2020年卫生资格临床检验技士考试知识点相关信息,以供各位考生参考。更多资讯敬请关注来学网医技频道,海量高清视频、名师在线答疑,助您轻松备考!

尿细胞检查

  (一)红细胞 尿红细胞形态与尿酸碱度、渗透量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注意鉴别。

  1.红细胞形态

  (1)正常红细胞:尿中未经染色的红细胞形状为双凹圆盘状,浅黄色,直径大约8μm。

  (2)异形红细胞:尿异形红细胞常见的形态有:

  1)大红细胞,直径>8μm。

  2)小红细胞,直径<6μm。

  3)棘形红细胞,胞质常向一侧或多侧伸出、突起,如生芽样。

  4)环形红细胞(面包圈红细胞),因细胞内血红蛋白丢失或胞浆凝聚,形似面包圈样空心环状。

  5)新月形红细胞,如半月形。

  6)颗粒形红细胞,胞质内有颗粒状的间断沉积,血红蛋白丢失。

  7)皱缩红细胞,高渗尿中多见。

  8)影细胞,低渗尿中多见。

  9)红细胞碎片。

  2.血尿根据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可将血尿分为3种。

  (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多见正常,形态较一致。

  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

  (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尿中可见2种形态以上红细胞,如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等。

  均一非肾,非均一肾。

  关于区分肾性或非肾性红细胞血尿,仍无统一的标准。多数认为:肾性血尿,异形红细胞≥80%;非肾性血尿,异形红细胞≤50%,大部分红细胞为正常红细胞(或均一性红细胞)。

  (3)混合性血尿:指尿中含有均一性和非均一性两类红细胞。

  3.血尿红细胞形态变化的机制

  ①肾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学变化的机制可能是由于红细胞通过有病理改变的肾小球基底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尿酸碱度和渗透压影响。

  ②非肾性血尿:主要是肾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通路上,毛细血管破裂的出血,红细胞未经肾小球基底膜的挤压损伤,因而形态正常;肾小管内红细胞受酸碱度及渗透压作用时间短暂,变化轻微。

  4.参考值

  尿沉渣主要成分参考值


方法

红细胞

白细胞

管型

上皮细胞

结晶

直接镜检法

0~偶见/HP

0~3/HP

0~偶见/LP

少见

少见

离心镜检法

0~3/HP

0~5/HP

0~偶见/LP

少见

少见

定量分析板法

0~5/μl

0~10/μl

  5.临床意义

  鉴别红细胞形态有助于判断血尿是肾源性还是非肾源性疾病。

  (1)肾源性血尿: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源性血尿时,多伴尿蛋白增多明显,而红细胞增多不明显,还常伴有管型,如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等。

  (2)非肾源性血尿

  1)暂时性镜下血尿,如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女性患者,还应注意是否有月经血污染尿,应通过动态观察加以区别。

  2)泌尿系统自身疾病:如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异反应、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尿。

  3)其他: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合并血小板减少、DIC、高血压、动脉硬化、高热;某些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等。非肾性血尿的特点为尿红细胞增多,而蛋白不增多或增多不明显。

  (二)白细胞

  1.白细胞形态

  (1)完整的白细胞:新鲜尿中完整白细胞呈圆形,直径10~14μm,不染色时核较模糊,浆内颗粒清晰可见;加入1%乙酸处理后,可清晰地看到细胞核。

  (2)闪光细胞:急性肾盂肾炎时,在低渗条件下,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子运动,在高渗尿及酸性尿中,白细胞常萎缩,直径多为8~10μm。

  (3)脓细胞:在炎症过程中破坏或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外形多变,不规则,结构模糊,浆内充满粗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常成团,边界不清,已为死亡细胞,称为脓细胞。

  2.脓尿:尿白细胞>5/HPF,称镜下脓尿。如尿乳白色含大量白细胞,甚至出现凝块,称为肉眼脓尿。

  3.临床意义

  尿白细胞检查主要用于泌尿系统及邻近组织器官感染或炎症疾病诊断。

  (1)肾盂肾炎:由细菌感染所致,尿细菌培养为阳性。有些肾盂肾炎首发症状为血尿或镜下血尿;在急性期尿白细胞明显增多,还可见小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等;多数有白细胞管型。

  (2)膀胱炎:尿白细胞增多常伴有脓尿,可见小圆上皮细胞、大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等,但无管型。急性期可有明显的肉眼脓尿。

  用尿三杯试验可区分脓尿部位:

  如脓尿出现于第三杯,提示为膀胱颈炎、膀胱三角区炎症;

  如三杯均为脓尿(全程脓尿),提示病变位于膀胱颈以上的尿路,见于膀胱炎、输尿管炎、肾盂肾炎、肾脓肿、肾积脓等。

  (3)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尿白细胞增多,常伴大量鳞状上皮细胞。在血尿中,如红细胞与白细胞比例为500:1,应考虑出血,如比例为200:1,应考虑为炎症。

  (4)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尿中可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5)其他: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尿单核细胞增多,而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单核细胞减少或消失。嗜酸性粒细胞尿,见于某些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药物所致变态反应等。

  (三)上皮细胞

  主要来自肾小管、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1.上皮细胞形态

  (1)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多为圆形或多边形,又称多边细胞,略大于中性粒细胞(约为1.5倍);胞核圆形,核膜厚,核突出易见;胞质中可有小空泡,分布不规则,有时见数量不等的含铁血黄素颗粒或脂肪小滴,此时又称复粒细胞。

  (2)移行上皮细胞:由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近膀胱段等处的移行上皮组织脱落而来。

  1)大圆上皮细胞:为表层移行上皮细胞,胞体较大,如果在器官充盈时脱落,则胞体较大,约为白细胞的4~5倍,多呈不规则圆形,核较小,常居中;如在器官收缩时脱落,则胞体较小,约为白细胞的2~3倍,形态较圆。

  2)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为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常呈梨形、纺锤形或带尾形,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

  3)小圆上皮细胞:为底层移行上皮细胞,形态较圆,较肾小管上皮细胞略大,但胞核较小。

  (3)鳞状上皮细胞:形体扁平而薄,又称复层扁平上皮细胞,来自于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层。胞体为尿上皮细胞中的最大,形状不规则,多边多角,边缘常卷褶;胞核很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可有两个以上小核,全角化者核更小或无核,为上皮细胞中胞核最小者;胞质丰富。

  2.参考值

  肾小管上皮细胞:无。移形上皮细胞:无或偶见。鳞状上皮细胞:少见。

  3.临床意义

  (1)肾小管上皮细胞:尿中一旦增多,即提示肾小管病变。见于:急性肾小管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性炎症,如肾小管上皮细胞成堆出现提示肾小管有坏死性病变;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见复粒细胞);肾移植术后1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见含铁血黄素,则提示有慢性心力衰竭、肾梗死、血管内溶血等。

  (2)移行上皮细胞增多:尿中出现大量移行上皮细胞时,提示有相应部位的炎症或坏死性病变。膀胱炎时,可见大量大圆上皮细胞成片脱落;肾盂肾炎时,常见尾形上皮细胞增多。

  (3)鳞状上皮细胞增多:尿中大量出现或片状脱落,或伴白细胞、脓细胞,多见于尿道炎;女性患者,应排除阴道分泌物的污染。

  (四)吞噬细胞

  1.种类

  有两种: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来自组织中单核细胞,体积约为白细胞的2~3倍。

  2.参考值 无

  3.临床意义

  尿中出现吞噬细胞提示泌尿道急性炎症。可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常伴白细胞、脓细胞增多和伴细菌。

了解更多

请戳右方☞

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学网

在线视频、海量题库,点击进入:来学宝典

新梦想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新梦想教育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新梦想教育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新梦想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新梦想教育—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新梦想教育(点击进入)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