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真题】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试题及答案解析二十
2020年01月02日 来源:来学网三、计算题
1.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甲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对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1)2004年12月31日,甲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存货品种 |
数 量 |
单位成本(万元) |
账面余额(万元) |
备注 |
A产品 |
280台 |
10 |
2800 |
|
B产品 |
500台 |
3 |
1500 |
|
C产品 |
1000台 |
1.7 |
1700 |
|
D产品 |
400件 |
1.5 |
600 |
用于生产C产品 |
合 计 |
|
|
6600 |
|
2004年12月31日,A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3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5万元。
2004年12月31日,B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3万元。甲公司已经与某企业签订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约定在2005年2月10日向该企业销售B产品300台,合同价格为每台3.2万元。B产品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2万元。
2004年12月31日,C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2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15万元。
2004年12月31日,D配件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1.2万元。现有D配件可用于生产400台C产品,预计加工成C产品还需每台投入成本0.25万元。
2003年12月31日C产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150万元,对其他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4年销售C产品结转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甲公司按单项存货、按年计提跌价准备。
(2)甲公司2004年持有短期股票投资及其市价的情况如下:
品种 |
取得成本 |
6月30日 |
12月31日 |
|||||
数量(万股) |
单位成本(元) |
金额(万元) |
数量(万股) |
市价(元) |
计提跌价准备(万元) |
数量(万股) |
市价(元) |
|
X股票 |
20 |
10 |
200 |
20 |
9 |
20 |
20 |
8 |
Y股票 |
8 |
16 |
128 |
8 |
14 |
16 |
8 |
17 |
Z股票 |
6 |
18 |
108 |
6 |
15 |
18 |
6 |
16 |
合计 |
- |
- |
436 |
- |
- |
54 |
- |
- |
2004年8月10日,甲公司收到X股票分来的现金股利8万元(每股0.4元)。
甲公司按单项短期投资、按半年计提跌价准备。
(3)2004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发现W公司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对W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下跌至2100万元。
对W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系2004年8月2日甲公司以一幢写字楼从另一家公司置换取得的。甲公司换出写字楼的账面原价为8000万元,累计折旧为5300万元。2004年8月2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2700万元。甲公司对该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4)2004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某管理用大型设备进行减值测试,发现其销售净价为2380万元,预计该设备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进行处置所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为2600万元。
该设备系2000年12月购入并投入使用,账面原价为49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10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03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设备计提减值准备360万元,其减值准备余额为360万元。
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上述市场销售价格和合同价格均为不含增值税价格。
(2)甲公司2004年未发生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在以后年度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3)甲公司对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按年计提减值准备。以前年度对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均未计提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
(4)甲公司该管理用大型设备的折旧方法、预计净残值和预计使用年限一直没有发生变更。
(5)甲公司对上述固定资产确定的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以及折旧方法均符合税法的规定。要求:
(1)计算甲公司2004年12月31日应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2)计算甲公司2004年12月31日应计提或转回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3)计算甲公司2004年12月31日应计提或转回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4)根据资料(4),计算甲公司2004年对该管理用大型设备计提的折旧额和2004年12月31日应计提或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5)假定甲公司在计提及转回相关资产减值准备后的2004年度会计利润总额为8000万元,计算甲公司2004年度应交所得税,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2.甲公司系国有独资公司,经批准自2004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甲公司对所得税一直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33%.甲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计提法定公益金,不计提任意盈余公积。
(1)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甲公司对2004年以前的会计资料进行复核,发现以下问题:
①甲公司自行建造的办公楼已于2003年6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甲公司未按规定在6月30日办理竣工决算及结转固定资产手续。2003年6月30日,该“在建工程”科目的账面余额为2000万元。2003年12月31日该“在建工程”科目账面余额为2190万元,其中包括建造该办公楼相关的专门借款在2003年7月至12月期间发生的利息50万元,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支出140万元。
该办公楼竣工决算的建造成本为2000万元。甲公司预计该办公楼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至2004年1月1日,甲公司尚未办理结转固定资产手续。
②以400万元的价格于2002年7月1日购入的一套计算机软件,在购入当日将其作为管理费用处理。按照甲公司的会计政策,该计算机软件应作为无形资产确认入账,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③“其他应收款”账户余额中的600万元未按期结转为费用,其中应确认为2003年营业费用的为400万元、应确认为2002年营业费用的为200万元。
④误将2002年12月发生的一笔销售原材料收入1000万元,记入2003年1月的其他业务收入;误将2003年12月发生的一笔销售原材料收入2000万元,记入2004年1月的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2002年的毛利率为20%,2003年的毛利率为25%.(2)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1月1日,甲公司进行如下会计变更:
①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由原来的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变更为账龄分析法。2004年以前甲公司一直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按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0.5%计提坏账准备。2004年1月1日变更前的坏账准备账面余额为20万元。甲公司2003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账龄,以及2004年起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如下:
项目 |
1年以内 |
1至2年 |
2至3年 |
3年以上 |
2003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 |
3000万元 |
500万元 |
300万元 |
200万元 |
2004年起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
10% |
20% |
40% |
100% |
②将A设备的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变更为年数总和法。A设备系公司2002年6月购入并投入使用,入账价值为33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300万元。该设备用于公司行政管理。
(3)2004年7月1日,鉴于更为先进的技术被采用,经董事会决议批准,决定将B设备的使用年限由10年缩短至6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仍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B设备系2002年12月购入,并于当月投入公司管理部门使用,入账价值为10500万元;购入当时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500万元。
假定:(1)甲公司上述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以及折旧方法均符合税法的规定。
(2)上述会计差错均具有重要性。
要求:(1)对资料(1)中的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处理。
(2)对资料(2)中甲公司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进行的会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
(3)根据资料(3)中的会计变更,计算B设备2004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四、综合题
1.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甲公司”)系上市公司,主要经营电子设备、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除特别注明外,甲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为不含增值税价格。甲公司每年3月1日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1)甲公司2004年1至11月份的利润表如下:
项目 |
1至11月累计数 |
一、主营业务收入 |
68800 |
减:主营业务成本 |
51600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1100 |
二、主营业务利润 |
16100 |
加:其他业务利润 |
100 |
减:营业费用 |
2400 |
管理费用 |
6600 |
财务费用 |
490 |
三、营业利润 |
6710 |
加:投资收益 |
130 |
营业外收入 |
860 |
减:营业外支出 |
680 |
四、利润总额 |
7020 |
减:所得税 |
2100 |
五、净利润 |
4920 |
(2)甲公司12月份发生的与销售相关的交易和事项如下:
①12月2日,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合同,向A公司销售R电子设备200台,销售价格为每台3万元,成本为每台2万元。12月28日,甲公司收到A公司支付的货款702万元并存入银行。
甲公司于2005年1月2日将200台R电子设备发运,代为支付运杂费10万元,同时取得铁路发运单。
②12月3日,甲公司向B公司销售X电子产品2500台,销售价格为每台0.064万元,成本为每台0.05万元。甲公司于当日发货2500台,同时收到B公司支付的部分货款150万元。12月28日,甲公司因X电子产品的包装质量问题同意给予B公司每台0.004万元的销售打让。甲公司于12月28日收到税务部门开具的索取折让证明单,并向B公司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③12月3日,甲公司与一家境外公司签订合同,向该境外公司销售2台大型电子设备,销售价格为每台60万美元。12月20日,甲公司发运该电子设备,并取得铁路发运单和海运单。至12月31日,甲公司尚未收到该境外公司汇来的货款。假定该电子设备出口时免征增值税,也不退回增值税。
甲公司该电子设备的成本为每台410万元。甲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进行折算。2004年12月20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7元人民币,12月31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
④12月1日,甲公司与C公司签订一份电子监控系统的销售合同。合同主要条款如下:甲公司向C公司销售电子监控系统并负责安装,合同总价款为936万元(含增值税税额);C公司在甲公司交付电子监控设备时支付合同价款的60%,其余价款在电子监控系统安装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支付。
甲公司于12月5日将该电子监控设备运抵C公司,C公司于当日支付561.6万元货款。甲公司发出的电子监控设备的实际成本为520万元,预计安装费用为30万元。
电子监控系统的安装工作于12月10日开始,预计2005年1月10日完成安装。至12月31日已完成安装进度的60%,发生安装费用20万元,安装费用已以银行存款支付。假定甲公司设置“安装成本”科目归集该销售合同相关的成本费用。
⑤12月28日,甲公司收到其控股股东乙公司支付的资金使用费240万元。乙公司2004年平均占用甲公司资金4000万元,协议约定的年资金使用费率为6%.2004年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2.25%.
⑥12月10日,甲公司与D公司签订协议,将公司销售部门使用的10台大型运输设备,以10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D公司。甲公司销售部门的该批运输设备原价为864万元,当时预计的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已使用1年,累计折旧为108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
12月15日,甲公司又与D公司签订该批运输设备的回租协议。协议规定,甲公司自2005年1月1日起租用该批运输设备,租赁期6年,每年支付租金200万元,甲公司在租赁期满后拥有优先购买权。
12月20日,甲公司收到D公司支付的上述价款,并办理完毕该批运输设备的交接手续。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
⑦12月31日,经独立的软件技术人员测量,甲公司为E公司开发设计专用管理软件的完工程度为70%.
该专用管理软件的开发协议系当年11月25日签订,合同总价款为480万元。甲公司已于11月29日收到E公司预付的350万元合同价款。软件开发工作于12月1日开始;至12月31日甲公司已发生开发费用280万元,记入“生产成本—软件开发”科目;预计完成该软件开发尚需发生费用100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
⑧12月1日,甲公司采用视同买断方式委托F公司代销新款Y电子产品600台,代销协议规定的销售价格为每台0.2万元。新款Y电子产品的成本为每台0.15万元。协议还规定,甲公司应收购F公司在销售新款Y电子产品时回收的旧款Y电子产品,每台旧款Y电子产品的收购价格为0.02万元。甲公司于12月3日将600台新款Y电子产品运抵F公司。
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F公司转来的代销清单,注明新款Y电子产品已销售500台。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F公司交来的旧款Y电子产品200台,同时收到货款113万元(已扣减旧款Y电子产品的收购价款)。假定不考虑收回旧款Y电子产品相关的税费。
⑨12月29日,甲公司销售X电子产品30000台,新款Y电子产品18000台,货款6458.4万元已全部收存银行。X电子产品的销售价格为每台0.064万元,成本为每台0.05万元;新款Y电子产品的销售价格为每台0.2万元,成本为每台0.15万元。
(3)甲公司在12月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公司会计处理中存在以下问题,并要求公司财务部门处理:
①2004年9月12日,甲公司与G公司就甲公司所欠G公司货款400万元签订债务清偿协议。协议规定,甲公司以其生产的3台电子设备和20万元现金,一次性清偿G公司该货款。甲公司该电子设备的账面价值为每台80万元,市场价格和计税价格均为每台100万元,甲公司向G公司开具该批电子设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甲公司进行会计处理时,按电子设备的账面价值、应负担增值税以及支付现金与所清偿债务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其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 400
贷:库存商品 24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
银行存款 20
营业外收入 89
②2004年12月6日,甲公司与H公司签订资产交换协议。甲公司以其生产的4台电子设备换取H公司生产的5辆小轿车。甲公司该电子设备的账面价值为每台26万元,公允价值(计税价格)为每台30万元。H公司生产的小轿车的账面价值为每辆10万元,公允价值为每辆24万元。双方均按公允价值向对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甲公司取得的小轿车作为公司领导用车,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甲公司预计该小轿车的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每辆净残值为0.4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甲公司进行会计处理时,对用于交换的4台电子设备,按其公允价值作为销售处理,并确认销售收入。其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140.4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4
贷:库存商品 104
③2004年12月1日,甲公司与J公司签订大型电子设备销售合同,合同规定甲公司向J公司销售2台大型电子设备,销售价格为每台500万元,成本为每台280万元。同时甲公司又与J公司签订补充合同,约定甲公司在2005年6月1日以每台515万元的价格购回该设备。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收到J公司货款1170万元,大型电子设备至12月31日尚未发出。
甲公司进行会计处理时,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相应成本。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17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60
贷:库存商品 560
④2004年6月20日,甲公司被K公司提起诉讼。K公司认为甲公司电子设备所使用的技术侵犯其专利权,请求法院判决甲公司停止该电子设备的生产与销售,并赔偿400万元。
2004年12月3日,法院一审判决甲公司向K公司赔偿300万元。甲公司不服,认为赔偿金额过大,于12月4日提出上诉。至2004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做出终审裁定。甲公司代理律师认为最终裁定很可能赔偿200万元。
甲公司对该事项未进行会计处理。
(4)2005年1月和2月份发生的涉及2004年度的有关交易和事项如下:
①1月5日,M公司就其2004年10月购入甲公司的3000台T电子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致函要求甲公司给予价格折让。经协商,甲公司同意给予每台0.01万元的价格折让,折让款项作为M公司今后购货的预付款。甲公司于1月16日收到税务部门开具的索取折让证明单,并向M公司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销售该批T电子产品的销售价格为每台0.12万元,成本为每台0.1万元。甲公司在10月份发出该产品时已确认销售收入。
②1月10日,N公司就其2004年9月购入甲公司的2台大型电子设备存在的质量问题,要求退货。经检验,这2台大型电子设备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甲公司同意N公司退货。甲公司于1月20日收到退回的这2台大型电子设备,并收到税务部门开具的进货退出证明单;同日甲公司向N公司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该大型电子设备的销售价格为每台400万元,成本为每台300万元。甲公司于1月25日向N公司支付退货款936万元。
③1月23日,甲公司收到P公司清算组的通知,P公司破产财产已不足以支付职工工资、清算费用及有优先受偿权的债权。P公司应付甲公司账款为800万元,由于未设定担保,属于普通债权,不属于受偿之列。
2004年12月31日之前P公司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根据P公司清算组当时提供的资料,P公司的破产财产在支付职工工资、清算费用以及有优先受偿权的债权后,其余普通债权尚可得到50%的偿付。据此,甲公司于2004年12月31日对该应收P公司账款计提400万元的坏账准备,并进行了相应的账务处理。
④1月27日,Q公司诉甲公司产品质量案判决,法院一审判决甲公司赔偿Q公司200万元的经济损失。甲公司和Q公司均表示不再上诉。2月1日,甲公司向Q公司支付上述赔偿款。
该诉讼案系甲公司2004年9月销售给Q公司的X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财产损失所引起的。Q公司通过法律程序要求甲公司赔偿部分损失。2004年12月31日,该诉讼案件尚未作出判决。甲公司估计很可能赔偿Q公司150万元的损失,并据此在2004年12月31日确认150万元的预计负债。
(5)除上述交易和事项外,甲公司12月份发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80万元,其他业务利润50万元,营业费用250万元,管理费用800万元,财务费用45万元,投资收益10万元,营业外收入50万元,营业外支出10万元。
(6)经税务机关核定,甲公司2004年全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为2400万元。
假定:甲公司分别每笔交易结转相应成本;分别每笔外币业务计算汇兑损益。
要求:
(1)对资料(2)中12月份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处理。
(2)对资料(3)中内部审计发现的差错进行更正处理。
(3)对资料(3)中内部审计发现的未处理事项进行会计处理。
(4)指出资料(4)中的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非调整事项,并说明理由。
(5)对资料(4)中的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调整事项进行会计处理(不要求编制有关调整计提盈余公积的会计分录)。
(6)编制甲公司2004年度的利润表(请将利润表的数据填入如下的利润表中)
利润表
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4年度 单位:万元
项目 |
本年累计数 |
一、主营业务收入 |
|
减:主营业务成本 |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
二、主营业务利润 |
|
加:其他业务利润 |
|
减:营业费用 |
|
管理费用 |
|
财务费用 |
|
三、营业利润 |
|
加:投资收益 |
|
营业外收入 |
|
减:营业外支出 |
|
四、利润总额 |
|
减:所得税 |
|
五、净利润 |
|
2.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甲公司”)为非上市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其合并会计报表报出日为次年的2月5日。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乙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2002年至2004年有关交易和事项如下:
(1)2002年度
① 2002年1月1日,甲公司以4800万元的价格协议购买乙公司法人股1500万股,股权转让过户手续于当日完成。购买乙公司股份后,甲公司持有乙公司10%的股份,作为长期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假定不考虑购买发生的相关税费。
2002年1月1日乙公司的股东权益总额为36900万元,其中股本为15000万元,资本公积为6800万元,盈余公积为71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8000万元。2002年3月10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150万元、股票股利300万股。
乙公司200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元、每10股发放2股股票股利。
③ 2002年4月1日,甲公司以6144万元的价格购买乙公司发行的面值总额为6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不考虑购买发生的相关税费),作为长期债权投资。甲公司对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溢折价采用直线法分期摊销,在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分别计提利息。
该债券系乙公司2002年4月1日发行、期限为3年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总额为15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每年付息一次。发行公告规定,持有人在2002年12月31日后可申请转换为乙公司普通股,转股价格为每5元面值转换为普通股1股;已转股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已计提的利息不再支付;该可转换公司债券自2002年4月1日起计息,每年4月2日向持有人支付。
乙公司发行该可转换公司债券时,实际收到发行价款15360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乙公司对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溢折价采用直线法分期摊销;在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分别计提利息。
④2002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4800万元。
(2)2003年度
① 2003年3月1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360万元。
乙公司200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元。
②2003年4月2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支付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240万元。
③ 2003年5月3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第一大股东X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协议规定,甲公司以每股4元的价格购买X公司持有的乙公司股票8100万股。甲公司于6月20日向X公司支付股权转让价款32400万元。股权转让过户手续于7月1日完成。假定不考虑购买时发生的相关税费。
④2003年9月30日,甲公司以400万元的价格将某项管理用固定资产出售给乙公司。出售日,甲公司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为400万元,累计折旧为80万元。甲公司对该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乙公司购入该项固定资产后,仍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⑤ 2003年10月8日,甲公司将其拥有的某专利权以54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乙公司,转让手续于当日完成。乙公司于当日支付全部价款。
甲公司该专利权系2002年10月10日取得,取得成本为4000万元。甲公司对该专利权按10年平均摊销。该专利权转让时,账面价值为36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
乙公司购入该专利权后即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9年;期末对该无形资产按预计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孰低计价。
2003年12月31日该专利权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5300万元。
⑥2003年10月1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A产品1000件,销售价格为每件0.5万元,售价总额为500万元。甲公司A产品的成本为每件0.3万元。
至12月31日,乙公司购入的该批A产品尚有800件未对外出售,A产品的市场价格为每件0.375万元。乙公司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⑦ 2003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收账款中包含应收乙公司账款200万元。
⑧2003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7200万元,其中1月至6月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7月至12月实现净利润4200万元。
(3)2004年度
①2004年3月20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派发的股票股利990万股。乙公司2003年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股票股利1股。
②2004年4月2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支付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240万元。
③2004年4月28日,甲公司向乙公司赊销B产品200台,销售价格为每台4万元,售价总额为800万元,甲公司B产品的成本为每台3.5万元。
④2004年12月31日,乙公司存货中包含从甲公司购入的A产品400件。该存货系2003年购入,购入价格为每件0.5万元,甲公司A产品的成本为每件0.3万元。2004年12月31日A产品的市场价格为每件0.175万元。
⑤ 2004年12月31日,乙公司2003年从甲公司购入的专利权的预计可收回金额降至3100万元。
⑥2004年12月31日,乙公司2003年从甲公司购入的固定资产仍处在正常使用状态,其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方式未发生改变,预计可收回金额为420万元。
⑦2004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收账款中包含应收乙公司账款1000万元。
⑧至2004年12月31日,乙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持有人均未申请转换股票。
⑨2004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6300万元。
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的产品销售价格为不含增值税价格。
(2)甲公司对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所产生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按10年平均摊销;贷方差额直接计入资本公积。
(3)甲公司和乙公司对坏账损失均采用备抵法核算,按应收账款余额的10%计提坏账准备。
(4)除上述交易之外,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未发生其他交易。
(5)乙公司除实现净利润及上述资料中涉及股东权益变动的交易和事项外,未发生
影响股东权益变动的其他交易和事项。
(6)甲公司和乙公司均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法
定公益金;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均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分配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作为非调整事项。
(7)假定上述交易和事项均具有重要性。
要求:(1)编制甲公司2002年至2004年对乙公司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相关的会计分录。
(2)编制甲公司2004年度合并会计报表相关的抵销分录。
三、计算题
1、【答案】 (l)A产品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因为A产品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
B产品:
有合同部分:成本=3×300=900万元,可变现净值=(3.2-0.2)×300=900万元,成本等于可变现净值,不用计提跌价准备;
无合同部分:成本=3×200=600万元,可变现净值=(3-0.2)×200=560万元,应计提跌价准备40万元
所以,B产品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0万元。
C产品可变现净值=2× 1000—0.15×1000=1850万元,大于其成本。
C产品应转回存货跌价准备=50万元
D配件:成本为600万元,单位可变现净值1.6(2—0.15—0.25)万元,可变现净值为400×1.6=640万元。所以D配件应当按成本计量,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借:管理费用 40
贷:存货跌价准备 40
借:存货跌价准备 50
贷:管理费用 50
(2)X股票应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2万元(9—0.4—8)×20
Y股票应转回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6万元(16—14)×8
Z股票应转回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6万元(16—15)×6
借:投资收益 12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2
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6
贷:投资收益 16
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6
贷:投资收益 6
或:
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0
贷:投资收益 10
(3)对W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原始入账价值2700万元(8000—5300)
对W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计提的减值准备600万元(2700一2100)
借:投资收益 600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W公司 600
(4)2004年1月1日大型设备的账面价值为4900-1800-360=2740(万元),2004年大型设备计提折旧为(2740-100)÷5=528(万元)
借:管理费用 528
贷:累计折旧 528
大型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2600万元
不考虑减值情况下的大型设备账面价值为2500万元(4900—2400)
大型设备应转回的减值准备为288万元[2500-(2740-528)].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72
贷:累计折旧 72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88
贷:营业外支出 288
(5)应纳税所得额=8000—100+40—50十54+12—16—6+600—288—72=8174(万元)。
应交所得税=8174×33%=2697.42万元
所得税费用=8000×33%=2640万元
借:所得税 2640
递延税款 57.42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697.42
2、【答案】 (1)①结转固定资产并计提2003年下半年应计提折旧的调整
借:固定资产 2000
贷:在建工程 20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
贷:累计折旧 5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90
贷:在建工程 190
②无形资产差错的调整
2004年期初无形资产摊销后净值=400-(400/5 ×1.5)=280(万元)
借:无形资产 28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80
③对营业费用差错的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0
贷:其他应收款 600
④对其他业务核算差错的调整
借:其他业务收入 2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
其他业务支出 1500
⑤对差错导致的利润分配影响的调整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40.2
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 19.8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
借:盈余公积 6.03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6.03
(2)①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变更
按账龄分析法,2004年1月1日坏账准备余额应为720万元
(3000×10%+500×20%+300×40%+200×100%)
新旧会计政策对2004年度报表期初余额的影响为700万元(720—20)
因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计差异影响数为469万元[700×(l一33%)]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469
递延税款 231
贷:坏账准备 700
借:盈余公积 70.35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70.35
②折旧方法变更的会计处理
按年限平均法,至2004年1月1日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为900万元[(3300一300)÷5×(1十1/2)]
按年数总和法,至2004年1月1日应计提的累计折旧1400 万元[(3300-300)×(5/15+4/15×l/2)]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335
递延税款 165
贷:累计折旧 500
借:盈余公积 50.25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50.25
(3)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2004年应计提的折旧金额=(10500—500)/10/2+(10500—1500)/(6—1.5)/2=1500(万元)
其中:1500是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7月1日已经计提的折旧额。
四、综合题
1、【答案】
(1)对资料(2)中12月份发生的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①向A公司销售R电子设备
借:银行存款 702
贷:预收账款 702
对于甲公司2005年1月2日发运设备并取得发票的事项由于不属于04年12月份的事项,所以根据题目要求不需要作处理。
②向B公司销售X电子产品
借:银行存款 150
应收账款 37.2
贷:主营业务收入 16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7.2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5
贷:库存商品 125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l.7
贷:应收账款 11.7
③境外销售
借:应收账款――美元户(120万美元) 992.4 (60×2×8.27)
贷:主营业务收入 992.4
借:主营业务成本 820
贷:库存商品 820
12月末计算应收账款外币账户的汇兑损益:
借:财务费用 2.4
贷:应收账款 2.4 [120×(8.27-8.25)]
④向C公司销售电子监控系统
借:银行存款 561.6
贷:预收账款 561.6
借:发出商品 540
贷:银行存款 20
库存商品 520
⑤收取控股股东资金使用费
借:银行存款 240
贷:财务费用 90
资本公积 150
⑥支付D公司售后回租租金
借:固定资产清理 756
累计折旧 108
贷:固定资产 864
借:银行存款1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244
贷:递延收益 244
⑦为E公司单独设计软件
借:预收账款 336
贷:其他业务收入 336(480×70%)
借:其他业务支出 266
贷:生产成本——软件开发266 [(280+100)×70%]
⑧视同买断及以旧换新
借:委托代销商品 90
贷:库存商品 90
借:银行存款 113
库存商品 4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
借:主营业务成本 75
贷:委托代销商品 75
⑨销售分公司商品
借:银行存款 6458.4
贷:主营业务收入 552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938.4
借:主营业务成本 4200
贷:库存商品 4200
(2)对资料(3)中内部审计发现的差错进行更正
①以存货和现金抵偿债务
借:营业外收入 89
贷:资本公积 89
或
借:应付账款 -400
贷:银行存款 -20
库存商品 -240
营业外收入 -89
应交税金一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
借:应付账款 400
贷:银行存款 20
库存商品 240
资本公积 89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
②非货币性交易
借:主营业务收入 120
贷:固定资产 16
主营业务成本 104
或
借:固定资产 -140.4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4
贷:库存商品 -104
借:固定资产 124.4
贷:库存商品 104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
③售后回购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560
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440
借:财务费用 5
贷: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5
或
借:银行存款 -117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
应交税金一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60
贷:库存商品 -560
借:银行存款 1170
贷:库存商品 560
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440
应交税金一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借:财务费用 5
贷: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5
(3)对资料(3)中内部审计发现的未处理事项进行处理
④专利权侵权诉讼
借:营业外支出 200
贷:预计负债——未决诉讼 200
(4)资料(4)中的事项①属于非调整事项。该事项为销售折让,应冲减发生当期收入,即冲减2005年的销售收入,无需调整2004年度会计报表。
(5)对资料(4)中的资产负债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进行会计处理
②销售退回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收入 8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
贷: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预收帐款) 936
借: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预收帐款) 936
贷:银行存款 936
借:库存商品 6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600
③补提坏账准备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400
贷:坏账准备 400
④诉讼案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支出50
贷:预计负债 50
借:预计负债 200
贷:其他应付款 200
借:其他应付款 200
贷:银行存款 200
将上述3项调整事项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余额转入“利润分配”账户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5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50
利润表
甲公司 2004年度
项 目 | 金额 |
一、主营业务收入 | 73642.4 |
减:主营业务成本 | 55556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1180 |
二、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 16906.4 |
加:其他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 220 |
减:营业费用 | 2650 |
管理费用 | 7800 |
财务费用 | 452.4 |
三、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 6224 |
加: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 140 |
营业外收入 | 821 |
减:营业外支出 | 940 |
四、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 6245 |
减:所得税 | 2400 |
五、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 3845 |
其中:
主营业务收入=68800+160+992.4+100+5520-10-120-1000-800=73642.4;
主营业务成本=51600+125+820+75+4200-104-560-600=55556;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100+80=1180;
其他业务利润=100+336-266+50=220;
营业费用=2400+250=2650;
管理费用=6600+400+800=7800;
财务费用=490+2.4-90+5+45=452.4;
投资收益=130+10=140
营业外收入=860-89+50=821;
营业外支出=680+200+50+10=940;
注意:本题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且题目中已经条件(6)已经告知经税务机关核定的2004年全年应交所得税金额是2400万元,所以2004年度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是2400万元。
2、【答案】
(1)甲公司与乙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
甲公司投资不具有重大影响,故采用成本法核算股权投资。
1)2002年度的会计处理
①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4800
贷:银行存款 4800
②2002年3月10日,乙公司分派现金股利,收到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15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150
③2002年4月1日购入乙公司可转换债券
借:长期债权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面值)6000
长期债权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溢价) 144
贷:银行存款 6144
④2002年6月30日计提债券利息
借:长期债权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60 (6000×4%×3/12)
贷:投资收益 48
长期债权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溢价)12(144/3×3/12)
⑤2002年12月31日计提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
借:长期债权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120
贷:投资收益 96
长期债权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溢价)24
2)2003年度的会计处理
①收到现金股利
应收股利累计数=150+360=510(万元),应得净利润累计数=4800×10%=480(万元),累计应冲减投资成本为30万元,所以应恢复投资成本120万元。分录:
借:银行存款 360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120
贷:投资收益 480
②4月2日收到乙公司派发的债券利息
借:银行存款 240
贷:长期债权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180
投资收益 48
长期债权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溢价)12
③6月30日计提债券利息
借:长期债权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60
贷:投资收益 48
长期债权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溢价)12
④7月1日增持股份时:
追溯调整初始投资,追溯调整至2003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3540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11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4650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损益调整)480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369
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11
借:投资收益 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120
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损益调整)360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损益调整)300
贷:投资收益 244.5
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55.5
追加投资时,乙公司净资产为39600万元(36900—150/10%+300/10%+4800—360/10%),甲公司增持部分的持股比例为8100÷18000=45%,因此投资成本为17820万元(39600×45%)。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17820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4580
贷:银行存款 32400
⑤2003年12月 31日计提可转的公司债券利息
借:长期债权投资—一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120
贷:投资收益 96
长期债权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溢价)24
⑥2003年下半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4200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2310 (4200×55%)
贷:投资收益 2310
借:投资收益 784.5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784.5
3)2004年的会计处理
①收到乙公司派发的债券利息
借:银行存款 240
贷:长期债权投资—一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180
投资收益 48
长期债权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溢价)12
②2004年上半年的债券利息
借:长期债权投资—一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60
贷:投资收益 48
长期债权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溢价)12
③2004年下半年的债券利息
借:长期债权投资—一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120
贷:投资收益 96
长期债权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溢价)24
④2004年度甲公司实现的投资收益及摊销股权投资差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3465
贷:投资收益 3465 (6300×55%)
借:投资收益 1569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569(1458+111)
(2)编制甲公司2004年度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分录
2004年12月31日:
①投资业务的抵销:
借:股本 19800(15000+15000×20%+18000×10%)
资本公积 6800
盈余公积 9845[7100+(4800+3000+4200+6300)×15%]
未分配利润 13655[8000-1500-3000+4800×85%-3600+7200×85%-1800+6300×85%]
合并价差 13170[(943.5+14580)- 784.5-1569]
贷:长期股权投资 40725[(19800+6800+9845+13655)×55%+ 13170]
少数股东权益 22545[(19800+6800+9845+13655)×45%]
借:投资收益 3465(6300×55%)
少数股东收益 2835 (6300×45%)
期初未分配利润 10100 [8000-1500-3000+4800×85%-3600+7200×85%]
贷:提取盈余公积 945(6300×15%)
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1800(990÷55%)
未分配利润 13655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4895[(7100+4800×15%+3000×15%+4200×15%)×55%]
贷:盈余公积 4895
借:提取盈余公积 519.75 (6300×15%×55%]
贷:盈余公积 519.75
②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借:坏账准备 20(200×10%)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20
借:应付账款 1000
贷:应收账款 1000
借:坏账准备 80(1000×10%-20)
贷:管理费用 80
2004年12月31日长期债权投资的余额=6144+48+96-180+36+96-180+36+96=6192(万元)
借:应付债券 6192
贷:长期债权投资 6192
借:投资收益 192
贷:财务费用 192
③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销: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160 [800×(0.5-0.3)]
贷:主营业务成本—-A产品 160
借:主营业务成本-—A产品 80 [400×(0.5-0.3)]
贷:存货 80
借:存货跌价准备 100[800×(0.5-0.375)]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100
2004年A产品对外销售400件(期初有800件,期末剩400件),销售部分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为400×(0.5-0.375)=50(万元),应站在集团的角度,应编制抵销分录:
借:管理费用 50
贷:存货跌价准备 50
对于A产品剩余的400件,乙公司期末又计提跌价准备400×(0.375-0.175)=80(万元),站在集团角度,应计提400×(0.3-0.175)=50(万元),针对乙公司多计提的跌价准备应编制抵销分录:
借:存货跌价准备 30
贷:管理费用 30
借:主营业务收入 800
贷:主营业务成本—-B产品 800
④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处理: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80
贷:固定资产原价 80
借:累计折旧 2.5(80÷8×3/12)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2.5
借:累计折旧 10(80÷8)
贷:管理费用 10
⑤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的抵销: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1800(5400-3600)
贷:无形资产 1800
借:无形资产 50(1800÷9×3/12)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50
2003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5400-5400/9×3/12= 5250(万元),可收回金额5300万元,不考虑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期初数的抵销。
借:无形资产 200(1800÷9)
贷:管理费用 200
2004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5400-5400/9×3/12-5400/9= 4650(万元),可收回金额3100万元,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4650-3100=1550(万元),2004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1800-50-200=1550(万元),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应全额抵销。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550
贷:营业外支出 1550
新梦想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新梦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