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职称考试初级中医护理学基础复习重点五
2019年12月09日 来源:来学网9.简述脏腑在舌面上的分布情况
舌尖反映心肺的病变,舌边反映肝胆的病变,舌中反映脾胃的病变,舌根反映肾的病变。10.简述脉诊的方法
1)平臂:诊脉时应先让病人稍事休息,令其气血平和。体位应正坐或仰卧,手臂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前臂平伸,掌心向上,腕下垫脉枕。
2)布指:以中指定关位,食指切寸部,无名指按尺部,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切脉体。三指布指疏密程度,应根据病人手臂长短而调整。
3)指力:诊脉时用轻指力切在皮肤上称为“举”,即浮取或轻取。轻不重称为“寻”,即中取。用重力切按筋骨间称为“按”,即沉取或重取。寸关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侯,合称三部九侯。、
诊脉时,医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匀,以医生正常的一呼一吸(称为一息)的时间去计算病人的脉搏至数,切脉的时间必须在一分钟以上。
简述望舌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内容:望舌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望舌质可以候脏腑虚实,气血盛衰,主要包括舌质的神、色、形、态、舌下络脉。望舌苔可以分析病邪的深浅,邪正的消长,主要包括诊察苔质和苔色情况。
临床意义: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舌质与舌苔的变化是正邪斗争病邪进退的反应。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的变化和主病是一致的,如实热证多见舌红苔黄;虚寒证多见舌淡苔白;热邪内盛津液耗伤者,则舌红干苔燥;寒湿内停者,则舌淡润苔滑。若见舌质与舌苔变化不相一致时,应结合全身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判断。
舌质与舌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观察依据之一,一般认为,舌质主要反应脏腑虚实,气血盛衰等的变化情况;舌苔主要反应病证寒热的深浅,邪正的消长变化。舌质与舌苔的变化能够客观反映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深浅、邪气的性质、疾病的进退等,还可以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顶后。
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四季皆有风,故风邪引起的疾病虽以春季为多,但不限于春季,其它季节亦均可发生,中医学认风邪为外感发病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风邪外袭多自皮毛肌腠而入,从而产生外风病证。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
(l)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于阳邪。其性开泄,是指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正因其能升发,并善于向上向外,所以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开泄,常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
(2)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风寒湿三气杂至引起的"痹证",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便属于风气偏盛的表现,故又称为"行痹"或"风痹。""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而言,如风疹块就有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同时,由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疾病,一般发病多急,传变也较快。故《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变",即概括了风邪为病的这一特性。
(3)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为六淫病邪的主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古人甚至把风邪当作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
新梦想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新梦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