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助理医师仿真试题回忆版(十)
2019年01月09日 来源:来学网一、单项选择题
1.感觉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C
A.经三级神经元接替后弥散地投向大脑皮层
B.引起各种模糊的皮肤、内脏及视、听感觉
C.受到破坏时,动物进入持久的昏睡状态
D.受到刺激时,动物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
E.不易受药物作用的影响而改变其功能状态
2.下丘脑控制生物节律的可能部位是D
A.外侧区
B.腹内侧区
C.视前区
D.视交叉上核
E.室旁核
3.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E
A.肌梭感受器敏感性降低
B.肌梭的传入冲动减少
C.α运动神经元受抑制
D.梭外肌舒张
E.梭内肌收缩
4.有关腱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是单突触反射
B.感受器为腱器官
C.缓慢牵拉肌腱而产生
D.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
E.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5.脑内具有生命中枢之称的部位是A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下丘脑
E.大脑皮层
6.突触前抑制是由于突触前膜D
A.产生超极化
B.释放抑制性递质
C.递质耗竭
D.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
E.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7.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C
A.投射至皮层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关系
B.投射至皮层,产生特定感觉
C.投射至皮层广泛区域,提高皮层的兴奋性
D.被切断时,动物保持清醒状态
E.受刺激时,动物处于昏睡状态
8.帕金森病患者出现震颤麻痹是由于D
A.前庭小脑神经元病变所致
B.红核神经元病变所致
C.纹状体神经元病变所致
D.多巴胺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受损
E.乙酰胆碱递质系统功能受损
9.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C
A.瞳孔扩大
B.糖原分解增加
C.逼尿肌收缩
D.骨骼肌血管舒张
E.消化道括约肌收缩
10.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引起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是C
A.兴奋传到神经末梢
B.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
C.Ca2+进入突触前末梢
D.前膜内轴浆粘度的高低
E.前膜内侧负电位的大小
11.正常人白天工作时出现的脑电波应为B
A.α波
B.β波
C.γ波
D.δ波
E.θ波
12.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E
A.咀嚼、吞咽食物引起胃液分泌
B.异物接触眼球引起眼睑闭合
C.扣击股四头肌腱引起小腿前伸
D.强光刺激视网膜引起瞳孔缩小
E.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
13.实现下丘脑与神经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依靠C
A.垂体门脉系统
B.下丘脑促垂体区
C.下丘脑-垂体束
D.正中隆起
E.下丘脑调节肽
14.快速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是使A
A.受牵拉的肌肉发生收缩
B.同一关节的协同肌抑制
C.同一关节的拮抗肌兴奋
D.其他关节的肌肉也收缩
E.伸肌和屈肌同时收缩
15.抑制性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是D
A.Na+内流
B.K+内流
C.Ca2+内流
D.Cl-内流
E. K+外流
16.去甲肾上腺素激活α受体后引起舒张效应的部位是D
A.冠状血管
B.皮肤粘膜血管
C.脑血管
D.小肠平滑肌
E.竖毛肌
17.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A
A.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
B.通过丘脑特异投射而发挥作用的系统
C.单突触接替的系统
D.阻止巴比妥类药物发挥作用的系统
E.与感觉无关的中枢神经系统
18.运动神经切断后所支配的肌肉萎缩,是因为失去神经的D
A.传导作用
B.支持作用
C.允许作用
D.营养作用
E.支配作用
19.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C
A.刺痛
B.快痛
C.定位不精确
D.必有牵涉痛
E.对牵拉不敏感
20.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方式是D
A.屈肌反射
B.对侧伸肌反射
C.腱反射
D.肌紧张反射
E.翻正反射
21.丘脑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E
A.引起痛觉
B.引起温度觉
C.引起触觉
D.使机体进入睡眠状态
E.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22.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D
A.肢体痉挛性麻痹
B.脊髓休克
C.去皮层僵直
D.去大脑僵直
E.上运动神经元麻痹
(23~25题共用题干)
A.K+
B.Na+
C.Ca2+
D.Cl-
E.H+
23.促使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离子是C
24.可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离子基础是D
25.静息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A
(26~27题共用题干)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
26.肌梭属于A
27.脊髓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属于C
(28~29题共用题干)
A.α1受体
B.α2受体
C.β1受体
D.β2受体
E.β3受体
28.激活后能促进糖酵解代谢的主要受体是D
29.激活后能促进脂肪分解代谢的受体是E
(30~31题共用备选答案)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E.下丘脑
30.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D
31.基本生命中枢位于B
(32~33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丘脑腹外侧核
B.脊髓后角细胞
C.延髓薄束核与楔束核
D.脊髓前角细胞
E.后根神经节
32.振动觉和位置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是C
33.痛觉和温度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是B
(34~35题共用备选答案)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元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元
E.效应器
34.在腱反射中,梭外肌纤维属于E
35.在肌紧张反射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C
36. 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影响神经末梢递质释放量的关键因素是E
A.末梢膜电位的水平
B.末梢内线粒体的数量
C.末梢内囊泡的数量
D.末梢膜上化学门控Ca2+通道的数量
E.进入末梢内的Ca2+量
37.心肌缺血时,牵涉痛通常发生在A
A.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
B.左上腹和肩胛间
C.左肩胛和右肩胛
D.上腹部和脐周围区
E.下腹部和腹股沟区
38.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是D
A.脑干网状结构胆碱能系统受损
B.脑桥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受损
C.低位脑干5-羟色胺能系统受损
D.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系统受损
E.纹状体GABA能系统受损
二、多项选择题
1.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ABCE
A. 绝缘性
B.结构和功能完整
C. 双向性
D.传导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递减
E. 不易发生疲劳
2. 有关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有ACDE
A. 直径较粗,兴奋传导较快
B. 纤维长度越长,兴奋传导越慢
C. 有髓鞘兴奋传导快
D. 温度下降,兴奋传导将减慢
E. 无髓鞘兴奋传导慢
3. 有关轴浆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有ABCE
A. 轴浆流动与轴浆运输有密切关系
B. 既有顺向,又有逆向运输方式
C. 顺向轴浆运输速度可分为快速和慢速两种
D. 是一种顺浓度差的转运过程
E. 快速顺向轴质运输主要运输含递质的囊泡
4. 中枢突触传递的特点有ABCDE
A. 单向传递
B. 有突触延搁
C. 有总和现象
D. 兴奋节律易改变
E. 对内环境变化及药物很敏
5. 电突触的特点为ABCE
A. 连接部位的膜阻抗较低
B. 连接的间隙只有2~3nm
C. 无延搁现象
D. 需递质释放
E.两个神经元之间可以进行双向传递
6. 神经突触后电位的性质为ABCDE
A. 电位变化幅度小
B. 非“全或无”性质
C. 可以总和
D. 呈电紧张性扩布
E. 可以引起后膜去极化或超极化
7. 属于局部反应(局部兴奋)的电位是ABCD
A. EPSP
B. IPSP
C. 感受器电位
D. 终板电位
E. 兴奋传导的动作电位
8.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方式在体可存在于ACD
A. 交感神经所支配心肌组织
B. 副交感神经所支配平滑肌组织
C. 中枢的多巴胺能神经纤维中
D. 中枢的5–羟色胺能神经纤维中
E. 运动神经支配的骨骼肌组织中
9.中枢神经递质包括ABCDE
A. 乙酰胆碱
B. 胺类
C. 氨基酸类
D. 肽类
E.一氧化氮
10.胺类递质包括ABCDE
A. 多巴胺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肾上腺素
D. 5-羟色胺
E. 组胺
11.突触前抑制是由于ABCD
A. 前膜部分去极化
B. 前膜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C. 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
D. 后膜产生EPSP幅度减小
E. 产生IPSP幅度增大
12.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BDE
A. 具有“全或无”性质
B. 是超极化电位
C. 是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所致
D. 有总和现象
E. 突触后膜主要对C1- 通透性增加所致
13. 中枢神经元之间复杂联系方式有BCDE
A. 单线式
B. 辐散式
C. 聚合式
D. 链锁式
E. 环式
14.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因素主要是BC
A.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B. 锋电位的幅度
C. 进入前膜Ca2+ 的数量
D. 兴奋性递质容易多释放
E. 后膜的兴奋水平
15. 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具有以下特点或作用ABD
A. 点对点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区域
B. 引起特定的感觉
C. 维持皮质的兴奋状态
D. 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神经冲动
E. 弥散投射到大脑皮质
16.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具有以下特点或作用ABC
A. 弥散投射到大脑皮质
B. 由丘脑髓板内核群发出
C.维持大脑皮质觉醒状态
D. 引起特定的感觉
E. 由丘脑感觉接替核发出
17.内脏痛的特征有ABCD
A. 对缺血、痉挛和炎症敏感
B. 对机械牵拉敏感
C. 缓慢、持续和定位不清
D. 可伴有牵涉痛
E. 具有快痛性质
19. 在反射活动中,传出神经元的兴奋节律改变取决于ABCD
A. 传入神经元发放冲动的频率
B. 传出神经元本身功能状态
C. 中间神经元的功能状态
D. 突触间联系方式
E. 效应器的功能状态
19. 关于牵张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有ABCE
A. 其感受器为肌梭
B. 躯体运动的基本中枢在脊髓
C. 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形式
D. 快速牵拉与肌紧张的维持有关
E. 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中
新梦想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新梦想教育